首页 黄芩 正文

加减泻白散合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 13

文章阐述了关于加减泻白散合黄芩泻白散,以及黄芩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文章信息一览:

加减泻白散的加减泻白散-《卫生宝鉴》卷十一

【组成】桑白皮9克 桔梗6克 地骨皮 甘草(炙)各5克 知母1克 麦门冬 黄芩各5克五味子20个。【用法】上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主治】因膏粱而饮,劳心过度,肺气有伤,以致肺经伏火,咳嗽气喘,气息腥臭,涕唾稠粘,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者。

【答案】:答案:加减泻白散: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一。功用:泻肺清火,养阴利咽。主治肺经伏火,咳嗽气喘,气息腥臭,涕唾稠粘,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者。

加减泻白散合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歌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除胃气,清泻肺热止咳喘,热伏肺中喘咳医。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 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组成】知母 陈皮(去白)各150克 桑白皮30克 桔梗 地骨皮各15克 青皮(去白) 甘草 黄芩各9克【用法】上药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数服良愈。【功用】泻肺清火。

【来源】《医学发明》卷四。【组成】桑白皮1两,地骨皮7钱,甘草半两,陈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五味子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3钱。【主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嗽呕吐喘促。【用法】上咀。每服4钱,水1盏半,入粳米10粒,同煎至1盏,去滓,食后大温服。

加减泻白散合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述黄芩泻白散功效与作用。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具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证。症见肺热壅盛,气喘咳嗽,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3] 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上锉散[2]。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2] 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300毫升,煎200毫升,食前服。

【配伍特点】 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运用】 本方用于肺热喘咳证,以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功效:有解毒消肿等作用。银杏蒸鸭 白果200克,白鸭1只。白果去壳,开水煮熟后去皮、蕊,再用开水焯后混入杀好去骨的鸭肉中。加清汤,笼蒸2小时至鸭肉熟烂后食用。可经常食用。功效:具有补虚平喘,利水退肿。适宜于晚期肺癌喘息无力、全身虚弱、痰多者。莲子鸡 莲子参15克,鸡或鸭、猪肉适量。

方剂泻白散命名的方式为其功效和作用。从泻白的字面意义来看,泻指泻下,白通常指的是肺,因此泻白可以理解为泻下肺中热邪。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医理论的印证,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肺主宣发,能够将体内的热邪宣散出去。因此,泻白的含义就是通过泻下肺中的热邪,达到清热的效果。

泻白散的加减化裁

1、加减泻白散1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一。 【组成】桑白皮9克桔梗6克地骨皮甘草(炙)各5克知母1克麦门冬黄芩各5克五味子20个。 【用法】上药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功用】泻肺清火,养阴利咽。

2、【加减化裁】 肺经热重者,可加黄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等润肺止咳;阴虚潮热者,加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加花粉、芦根清热生津。【临床运用】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肺热咳喘的常用方,药力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

3、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3] 10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5 《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 1 方名 泻白散 2 组成 桑白皮2两,地骨皮2两,生甘草1两。 3 主治 《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

方剂泻白散命名的方式为

1、方剂泻白散命名的方式为其功效和作用。从泻白的字面意义来看,泻指泻下,白通常指的是肺,因此泻白可以理解为泻下肺中热邪。这一点也得到了中医理论的印证,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肺主宣发,能够将体内的热邪宣散出去。因此,泻白的含义就是通过泻下肺中的热邪,达到清热的效果。

2、方剂泻白散命名的方式为以五行如下:泻白散的成份是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清泻肺热,除肺中伏火。泻白散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3、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四逆菜籽是草药。 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猪皮少缝。/臣痛泻烧住房。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青莲婶炒枣拌姜。 第四章 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师母干净。/白虎精食母肝。

4、【来源】《三因》卷八。【别名】泻白散 【组成】橘皮半两,淡竹茹半两,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柏皮(炙)半两,茯苓1钱,芒消1钱,生地黄5两。【主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夹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口生疮。

5、【方剂名】 泻白散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组成】 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用量】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歌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除胃气,清泻肺热止咳喘,热伏肺中喘咳医。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有哪些可以治疗咳嗽的中药方

1、桑铃汤 [主治]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处方]桑白皮15克,马兜铃6克,杏仁6克,川贝母6克,紫菀9克,陈皮9克,知母6克,枇杷叶6克,苏子6克,黄芩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蝉衣安嗽汤 [主治]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2、鹅桔汤 [主治]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处方]鹅不食草30克,东风桔2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开阖汤 [主治]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3、止咳汤 [主治]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处方]桑叶10克,杏仁12克,前胡10克,枇杷叶10克,款冬花10克,金银花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主治]水煎服,每日l剂。(2)麻杏射胆汤加减 [主治]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4、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对症用药。 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下次详细讨论,今天把治疗咳嗽的方子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学习。(方子特别多,建议收藏慢慢研究。)#家庭 健康 合理用药# 组成:桔梗 炒 荆芥 紫菀 蒸 百部 蒸 白前 蒸 甘草 炒 陈皮 生姜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5、萝卜葱白风寒咳嗽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关于加减泻白散合黄芩泻白散,以及黄芩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