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芩 正文

黄芩苷的结构与性质-黄芩苷的化学结构图

黄芩 9

文章阐述了关于黄芩苷的结构与性质,以及黄芩苷的化学结构图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文章信息一览:

黄芩苷的理化性质

1、【名称】黄芩苷【别名】 黄芩甙【英文名】Baicalin【分子式】 C21H18O11【分子量】4437【CAS号】21967-41-9【理化性质】***结晶,加醋酸铅试液发生橘***沉淀【Mp】 220~222℃【UV】λmax280nm【纯度】92%【来源】主要存在于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茎中。

2、黄芩甙植物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u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

黄芩苷的结构与性质-黄芩苷的化学结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性 状:***针状结晶(由乙醇中) 熔 点:264℃-265℃ 溶 解 性: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及热冰醋酸,微溶于氯仿,溶于稀氢氧化钠呈绿棕色,但不稳定,易氧化成绿色。 分 子 式:C15H10O5 分 子 量:270.24 分子结构: 旋光度:-14°(水),-139°(吡啶)。

4、【答案】:B、C、D、E 本题考点是黄芩苷的理化性质。黄芩苷属于黄酮苷,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Molish反应,而不能发生四氢硼钠反应。黄芩苷具有邻二酚羟基,可以发生氨性氯化锶反应和三氯化铝反应。

5、【答案】:A 本题考点是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黄芩苷属于葡萄糖醛酸苷,为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保存不当,黄芩苷在酶的作用下,经水解后生成的苷元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化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黄芩保存或炮制不当变绿色的原因。

黄芩苷的结构与性质-黄芩苷的化学结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实质如下:黄芩苷为一连有葡萄糖醛酸结构的黄酮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和弱酸性,提取时可以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形成钠盐,利用黄芩苷能溶于碱,不溶于酸的性质使其与酸性杂质分离。

哪种中药含黄酮量较高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黄芩 从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芩苷(含O%-2%)、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其中黄芩苷是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此外,还有降转氨酶的作用。黄芩苷的苷元是黄芩素,黄芩素的磷酸酯钠盐可用于治疗过敏、喘息等疾病。

黄酮类桑叶,芦丁;生物碱黄连,益母草;蒽醌类大黄。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含有氧杂环化合物有效成分,多存在于高等植物及羊齿类植物中。

含黄酮类的中药非常多,像豆科(大豆、槐花)、夹竹桃科(罗布麻属:罗布麻叶)、金丝桃属(地耳草-中药田基黄、细叶金丝桃)等等,好多的。

葛根,槐米,荷叶,淫羊藿,桑叶,罗布麻。总之黄酮主要存在叶,花蕾部位。

、槐米含有芦丁、槲皮素、皂苷、白桦脂醇、槐二醇以及槐米甲、乙、丙素和黏液质等。1芦丁是槐米的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作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中国药典》以总黄酮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工艺中用碱溶液处理黄芩苷沉淀物的实质是什么

1、黄芩苷在酸中沉淀,在碱中溶解,调节PH值是为了利用黄芩苷的性质将之纯化,去除别的杂质。

2、黄芩粗粉提取黄芩苷实验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加盐酸调滤液的目的是,第一次用来中和酸碱度,第二次加盐酸是为了,提取黄芩苷更加充分。

3、碳酸氢钠,碳酸钠。根据黄芩苷的药物属性内容,这种药物在生物学原理当中,溶于碳酸氢钠,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当中,但在溶解的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在使用碱性溶液的过程中,尽量以8%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主。黄芩苷这种药物微溶于热水和冰醋酸,难溶于甲酸,乙酸等强酸性溶液。

4、当黄连与黄芩.大黄,干草,金银花,配伍时,小檗 碱能和干草酸,绿原酸,大黄鞣质,黄芩苷形成难容与水的复合物而沉淀析出。使检测准确性降低。

5、中草药000216 黄芩是常用中药[1],在生产中,黄芩苷的提取多***用水提酸沉法[2]或碱提酸沉法[3,4],但转移率低。为此我们进行了提取工艺研究,探索出了有效的醇提酸沉法,提高了黄芩苷的转移率,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导致制剂中的黄芩苷不稳定的原因是

1、相比于炒干法,烘干过程中的高温和长时间的干燥可能会导致黄芩苷的降解,从而使黄芩苷含量相对降低。此外,烘干法可能会使黄芩中的其他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对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2、样品的纯度下降、样品的分解。样品的纯度下降,样品中杂质较多,则会干扰峰的测定,导致峰面积变小。样品的分解,样品会因为存储不当、制样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其分解,从而导致峰面积变小。

3、黄芩苷盐酸镁粉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原因有颜色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不会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配比不够合适。黄芩苷和盐酸镁分别是一种***和白色的粉末,两种粉末混合后颜色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反应现象不明显。

4、这种酶将黄芩苷水解成黄芩素,由于气单化的原因,黄芩素有转化为汉黄芩素,呈鲜绿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芩。由于黄芩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的转变,黄芩也就失去一具疗效。我们利用微波法处理黄芩,灭活黄芩中的水解酶,然后再密封保存,便可以保证黄芩的质量不受温热和潮湿条件的影响而变质。

5、药学生如上面所说,冷水软化是不可取的,酶仍有活性,会使黄芩苷酶解失活。热水煮可部分借鉴,短时间煮问题不大,但长时间煮的话,水为极性溶剂,黄芩苷为糖苷类同样是极性,水浸润后,黄芩苷会溶出于水,导致活性减弱。热蒸软化相对而言更好,能使酶失活,保存一次糖苷黄芩苷成分。

6、黄芩变绿的原因 被氧化了。黄芩中含有一些可以水解黄芩苷的酶,在一定温热、潮湿的条件下,这种酶就会将黄芩中所含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水解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提取物,分离纯化注意事项?

黄芩苷的提取分离方法(沸水提取法) (1)称取黄芩粗粉50g,置于1000ml烧杯中,加8倍量水 (500ml),加热煮沸1小时,如此2次,合并提取液。(水提) (2)将提取液加浓盐酸至pH1-2,加热至80度左右保温半小时 后,放冷析出结晶,抽滤。

黄芩苷在黄芩中含量较大,由于其属于黄酮苷,但其溶解性特殊(难溶于酸水和纯凉水)。取药材中粉约0.3g,加70%乙醇4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及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

提取方法 液-液双向萃取 精密称取黄芩药材粉末约5g,以煮沸的pH=2的磷酸缓冲液30mL烫过,冷却至38℃左右接入液-液双向萃取仪中。从回流管上端以漏斗加入乙酸乙酯至b瓶的1/3处,a瓶浸入38℃左右的油浴中,b瓶进行加热搅拌,使乙酸乙酯形成回流。

如果按匡版课本上的流程图,我感觉可能是加强酸使黄芩苷变成钅羊盐(那个字实在打不出来),在水中可溶解,有机溶剂中不溶。但是变成钅羊盐是不是在酸性条件下就不会被水解我不太清楚而网上的流程图是第一次加酸以后取沉淀,不是取上清液,这应该是水提酸沉。因为看到有人说黄芩苷在植物体内是以盐形式存在的。

利用黄芩黄酮能溶于碱水或甲醇等有机溶剂的特性来提取黄芩中的黄酮。此外,黄芩苷为一连有葡萄糖醛酸结构的黄酮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所以在提取时可以选择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液,大大增加它的溶出率,并且抑制象鞣质、蛋白、粘液等高分子杂质的溶出,便于过滤纯化。

聚酰胺薄层层析分离鉴定黄芩苷注意事项分三步。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目的要求,熟悉原理和操作要点。严格按实验规程操作,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完整而确切的原始记录。

关于黄芩苷的结构与性质,以及黄芩苷的化学结构图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