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芩 正文

陈皮黄芩-陈皮黄芩泡水

黄芩 13

今天给大家分享陈皮黄芩,其中也会对陈皮黄芩泡水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

文章信息一览:

理气药之陈皮

陈皮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在理气药中陈皮药性较为缓和,孕妇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服用,但要对症。 不要多心,此药可以服用。

陈皮黄芩-陈皮黄芩泡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陈皮 别名:橘皮,陈橘皮,广陈皮,新会皮英文名: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主要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陈皮是一种理气药,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的果皮。陈皮药性苦、辛,温,归肺、脾经。陈皮的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

苍术、陈皮、党参、干姜、海螵蛸、黄连、黄芩、生白术、升麻、炙甘草...

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每日一剂,水煎服。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选用方剂】 : 香砂六君子汤。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法半夏、陈皮理气化湿;木香、砂仁和胃醒脾。可加葛根、藿香升清化湿。如面浮肢肿者,加黄芪、扁豆、苡仁益气利湿消肿。

陈皮黄芩-陈皮黄芩泡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语】食积者,加莱菔子、炒山楂、神曲、麦芽;泛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胁肋胀痛者,加制香附、延胡索;便秘者,加大黄;血瘀者,加丹参;夹热者,加黄连。 【方六】消补汤 【出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组成】神曲、谷麦芽、山楂各30克,黄芪、柴胡各15克,党参、白术各10克,枳壳、陈皮、升麻各5克。

茯苓,麸炒枳壳,生白术,陈皮,黄苓,姜半夏,紫苏梗,苍术、北柴胡,党参,生...

茯苓祛湿,枳壳宽胸理气,消积导滞,白术健脾燥湿,陈皮理气化痰,黄芩清热,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苍术祛湿,紫苏梗和柴胡解表,党参补气,甘草和中。这个方子主要是暑湿引起的感冒,发热,湿气重,有痰,没有胃口。

柴胡舒肝丸:由茯苓、麸炒枳壳、豆蔻、酒白芍、甘草、醋香附、陈皮、桔梗、姜厚朴、炒山楂、防风、六神曲(炒)、柴胡、黄芩、薄荷、紫苏梗、木香、炒摈榔、醋三棱、酒大黄、青皮(炒)、当归、姜半夏、乌药、醋莪术组成。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成分不同 香砂和胃丸:木香、砂仁、陈皮、厚朴(姜炙)、香附(醋炙)、枳壳(麸炒)、广藿香、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莱服子(炒)、苍术、白术(麸炒)、茯苓、半夏曲(麸炒)、甘草、党参。

姜半夏,茯苓,黄芩,姜竹茹,甘草,白勺,桔梗,陈皮,枳壳,枇杷叶,六曲,这些...

1、前胡、苦杏仁降气化痰平喘,桔梗宣肺化痰利咽,三药相伍,以复肺脏宣发肃降之机;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共为臣药。黄芩清泻肺热,以防外邪内郁而化热,并防麻黄、半夏等温燥太过,枳壳理气,使气行则痰化津复,共为佐药。甘草化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使药。

2、药物可以:茯苓15克、甘草10克、枳壳20克、竹茹15克、陈皮10克、鲜姜25克、红枣3个(掰开),姜制半夏15克 水煎服。半夏不是姜制也行。

3、处方:薏苡仁15克、姜半夏、白术、茯苓、姜竹茹、车前子(包煎)、山药、泽泻各10克,陈皮、苍术、天麻各6克。加减:痰多呕恶,目赤肿者,加代赭石、白蒺藜各15克,旋覆花10克。气虚瘀血阻窍 表现:头晕目弦,头痛如针剌,疲倦自汗,气短无力,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处方分析:麸炒枳壳、陈皮有行气作用,姜半夏、姜竹茹有降逆止呕作用,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香附等同用有制酸止痛作用,炒酸枣仁、制远志、龙齿有安神作用,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熄风,潜阳作用,浮小麦有去盗汗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关于陈皮黄芩和陈皮黄芩泡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陈皮黄芩泡水、陈皮黄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