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芩 正文

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是多少

黄芩 6

文章阐述了关于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以及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是多少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文章信息一览:

中草药名方:五味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

五味泻白散 【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 【组成】当归生地芍药栀子黄芩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15克,用白汤调服,或作汤剂煎服。 【主治】风热翳膜血筋,一切肺热外障。提醒您:五味泻白散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黑逍遥散】黑逍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生姜泻心汤】干姜减量生姜配,水热互结消痞灵。

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是多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祛寒利湿作用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添加香薷去暑煎。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功率,寒症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止嗽散方歌: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镇咳止咳化痰兼补虚,姜糖水调服无须煎。

泻白散简介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3] 10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5 《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 1 方名 泻白散 2 组成 桑白皮2两,地骨皮2两,生甘草1两。 3 主治 《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

主治 肺素有热,风寒束于肌表所致肩背痛。古籍中的羌活泻白散 《症因脉治》:[卷一中风总论]内伤痰壅 三子养亲汤,合泻白枳桔汤等;若肺有表邪,当用羌活泻白散、防风泻白散。

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是多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治 寒伤肺、郁而变热所致咳嗽。4 加减 有痰,加瓜蒌、半夏;有热,加黄芩、石膏。古籍中的羌防泻白散 《症因脉治》:[卷二咳嗽总论]外感咳嗽 身热,前方加石膏、半夏。寒伤肺,郁而变热者,羌防泻白散。三时,寒伤肺者,通用此方。

组成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石膏、川黄连。3 主治 实火刑金,肺热喘咳,唇焦便赤。4 加减 胃火,加葛根;脾火,加白芍;肝胆之火,加柴胡;心火,加辰砂;肾火,加黄柏;大肠之火,加枳壳;小肠之火,加木通。

泻白散主治肺热喘咳

1、【功用】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主治】肺热壅盛喘咳,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禁忌】外感风寒咳嗽,或虚寒性咳嗽均不宜使用。 【方论】方中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地骨皮泻肺中深伏之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甘草、粳米养胃和中。

2、泻白散肺热证所致的咳喘 麻黄汤主治风寒束表,肺气郁闭所致的咳喘。

3、【功用】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 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方义】 肺气失宣,火热郁结于肺所致,治疗以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主。方中肺气失宣,故见喘咳;肺合皮毛,肺热外蒸于皮毛,故皮肤蒸热(轻按觉热,久按若无,由热伏阴分所致)。

4、治热邪郁肺,肺气上逆咳喘、发热。配地骨皮、甘草、粳米等,即泻白散。(2)治肺虚有热,咳喘痰多,潮热盗汗。配人参、五味子、熟地等,如补肺汤。(3)治水饮停肺,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平卧。考试大网站 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同用。利水消肿——用于水肿。

5、热象比较明显。泻白散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主治以咳嗽、甚则气急欲喘,舌红苔黄等为表现的肺有伏火之咳喘。二者均可治咳嗽伴气喘,有热象。但是桑白皮汤清热之药较多,适合里热明显,偏实证,比较适合患病不久邪气入里化热。而泻白散适合于久咳肺虚,肺经有伏热,但热象不甚。

6、《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具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证。症见肺热壅盛,气喘咳嗽,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3] 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上锉散[2]。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2] 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300毫升,煎200毫升,食前服。

加减泻白散的加减泻白散-《卫生宝鉴》卷十一

1、【组成】桑白皮9克 桔梗6克 地骨皮 甘草(炙)各5克 知母1克 麦门冬 黄芩各5克五味子20个。【用法】上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主治】因膏粱而饮,劳心过度,肺气有伤,以致肺经伏火,咳嗽气喘,气息腥臭,涕唾稠粘,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者。

2、【歌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除胃气,清泻肺热止咳喘,热伏肺中喘咳医。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 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3、【组成】知母 陈皮(去白)各150克 桑白皮30克 桔梗 地骨皮各15克 青皮(去白) 甘草 黄芩各9克【用法】上药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数服良愈。【功用】泻肺清火。

4、【异名】泻肺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炒)各30克甘草(炙)3克 【用法】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300毫升,煎200毫升,食前服。 【功用】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主治】肺热壅盛喘咳,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5、E: 加减泻白散 4:患者,女,20岁。每遇生气后即咳逆阵作,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咳时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证候是 A: 痰热郁肺 B: 肝肺气逆 C: 肝火犯肺 D: 阴虚火旺 E: 肺热津伤 5: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嗽痰少,形寒畏冷,舌苔白滑,脉弦紧。

6、泻白散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芍药汤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甘草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秦皮备。

加减泻白散的加减泻白散-《卫生宝鉴》卷十二

【组成】知母 陈皮(去白)各150克 桑白皮30克 桔梗 地骨皮各15克 青皮(去白) 甘草 黄芩各9克【用法】上药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数服良愈。【功用】泻肺清火。

【答案】:答案:加减泻白散2:来源《卫生宝鉴》卷十二。功用:泻肺清火。主治肺经火盛发喘。

【歌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除胃气,清泻肺热止咳喘,热伏肺中喘咳医。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 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E: 加减泻白散 4:患者,女,20岁。每遇生气后即咳逆阵作,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咳时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证候是 A: 痰热郁肺 B: 肝肺气逆 C: 肝火犯肺 D: 阴虚火旺 E: 肺热津伤 5:患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嗽痰少,形寒畏冷,舌苔白滑,脉弦紧。

口臭怎么去除口臭兼有口干渴饮、身热、烦躁,或齿龈红肿、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者,多属脾胃火盛,可用泻黄散加减:藿香、防风、焦栀各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5克,竹茹6克,水煎服。

一物汤简介

1、古籍中的一物汤 《症因脉治》:[卷二咳嗽总论]内伤咳嗽 ,百花膏主之。泻白一物汤即泻白散加黄芩。黄芩一物汤,治火伤肺之血而嗽者。泻白散,治火伤肺之气而嗽者...《症因脉治》:[卷二嗽血论]内伤嗽血 金之气,泻白散合干葛石膏汤。热伤肺金之血,黄芩一物汤。

2、【别名】葱白汤 【处方】葱白不限多少。【功能主治】安生胎,落死胎。主妊娠烦闷,热病或胎动下血及热淋。【用法用量】葱白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八)。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葱白饮”。

3、【功能主治】小便血;亦治小便涩。【用法用量】上以酒3升,煮取1升,空心顿服。

关于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和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是多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是多少、黄芩泻白散组成用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扫码二维码